您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消化系统肿瘤 > 肝血管瘤 >

肝血管瘤到底是怎么回事?

来源: 衡阳英博肿瘤医院    发布时间:2021-02-22

  >> 肝血管瘤的病因概要

  肝血管瘤多见于中年患者,女性多见多为单发。血管瘤的病因学仍然不清楚,多次妊娠或使用孕激素期间的妇女发病率增高。肿瘤的生长是进行性膨胀的结果,而非源于增生或者肥大,血管瘤压迫周围肝脏组织,肝血管瘤可分为海绵状血管瘤和毛细血管瘤,前者多有血栓。多数血管瘤常可见到退行性病理变化,如包膜纤维性硬化、陈旧的血栓机化、玻璃样变,伴有胶原增加甚至钙化等。

  >> 流行病学及病因

  肝血管瘤多见于中年患者,女性多见(60%~80%),多为单发,也可多发;左、右肝的发生率大致相等。血管瘤的病因学仍然不清楚,多次妊娠或使用孕激素期间的妇女发病率增高,提示孕激素可能与肝血管瘤的发生有某种联系。肿瘤的生长是进行性膨胀的结果,而非源于增生或者肥大,血管瘤压迫周围肝脏组织,保持一个可以解剖的平面。在怀孕或者口服避孕药期间肿瘤生长和出现症状,同时血管瘤组织内雌激素受体含量明显高于周围正常肝组织,提示雌激素可能在肿瘤的生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。

  >> 病理及病理生理学

  肝血管瘤可分为海绵状血管瘤和毛细血管瘤,前者多有血栓。它在尸检中的检出率为0.4%~20%。肝血管瘤大小不一,最小者需在显微镜下确认,巨大者下线达盆腔。当病变大于4cm时称为巨大血管瘤。肿瘤可发生于肝脏任何部位,但常位于肝右叶包膜下,多数为单发,多发者约占10%。肉眼观察呈紫红色或蓝紫色,不规则分叶状。质地柔软或弹性感,亦可较坚硬,与周围肝实质分界清楚,切面呈网状。血管瘤内并发血栓形成时有炎症改变。多数血管瘤常可见到退行性病理变化,如包膜纤维性硬化、陈旧的血栓机化、玻璃样变,伴有胶原增加甚至钙化等。根据纤维组织多少可将其分为四型:肝脏海绵状血管瘤 此型最多见。肿瘤切面呈蜂窝状,由充满血液及机化血栓的肝血窦组成。血窦壁内衬以内皮细胞,血窦之间有纤维间隔,大的纤维隔内有小血管和残余胆管分布。纤维隔和管壁可发生钙化或静脉石。瘤体与正常肝组织分界明显,有一纤维包膜。

  2.硬化性血管瘤 血管塌陷或闭合,间隔纤维组织极丰富,血管瘤呈退行性改变。

  3.肝毛细血管瘤 以血管腔狭窄、纤维间隔组织丰富为其特点,此型少见。

  4.血管内皮细胞瘤/此型罕见,为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的肝肿瘤。病因未明。女性占60%。肿瘤由树枝状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,间质显著硬化,其特征为多源性和广泛的窦样和脉络样浸润。常因腹痛就诊,或因剖腹探查时偶然发现。肿瘤生长缓慢,30%的患者有5年生存期。Ishak认为,本型肯定恶变,几乎均伴有肝内蔓延,属良性血管瘤和肝血管内皮细胞肉瘤的中间型,并将其单列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。

  >> 得了肝血管瘤需要治疗吗?

  肝血管瘤需不需要治疗,主要看肿瘤的大小、生长速度和症状。一般认为,如果肿瘤大小在5公分以下,不需要治疗,只要定期复查跟踪肿瘤情况即可,而如果肿瘤大小在5公分以上,或者有一些引起不适的不良症状,建议做相关治疗。

  >> 有什么方式可以治疗肝血管瘤?

 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,药物对治疗肝血管瘤是无效的,以前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,但创伤太大,恢复慢,让很多人难以接受。不过现在新型的肝血管瘤介入治疗,创伤小、恢复快、不留疤、对肝功能影响小、风险低,将成为治疗肝血管瘤的主力军。

  而介入治疗有2种方法:

  ①选择性肝动脉栓塞

  在股动脉将一根针眼大小的导管穿入供血动脉,在注入药物的同时运送栓塞剂,可以阻断给肝血管瘤的营养物质,破坏肝血管瘤,从而使肝血管瘤变小至慢慢被吸收。

  ②直接经皮穿刺硬化剂、药物注射治疗。

  直接在B超或CT的指引下,将针插入肝血管瘤内,再用硬化剂直接注入肿瘤,使肿瘤组织脱水固定,细胞蛋白质凝固变性,从而导致肿瘤坏死,发生纤维化而慢慢缩小吸收,从而达到治疗目的。

  声明:图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与我们联系删除。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没有了